跳至主要内容

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, 2025的博文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

‌中国古代梦文化深度解析:起源与发展 揭秘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、演变,占梦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,以及梦文化对宗教、哲学的深远影响。 在中国古代,梦被视为沟通人神、预兆吉凶的神秘桥梁。本系列文章将带您深入探寻中国古代与梦有关的一切,从初民质朴的梦魂观念和梦兆迷信出发,回溯黄帝时期关于梦的传说,洞察殷商对梦的尊崇与解读。步入周朝,领略其在礼仪制度下梦占的独特地位;穿越至春秋战国,见证诸子百家思想碰撞中的梦文化痕迹。 秦汉以降,道教、佛教的兴起为梦文化注入新的活力,众多占梦家各显神通。从历代帝王凭借梦来决策国事,到臣僚借梦阐释政治意图,再到底层百姓在梦中寄托生活期望,梦贯穿了社会的各个阶层。通过这一系列文章,您将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梦文化的演变历程,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魅力。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11):梦占是底层百姓的一副麻醉剂

解析古代梦占:如何成为底层百姓的心灵枷锁 想了解古代梦占如何影响底层百姓吗?本文深入剖析,从梦占的独特神秘感,到其多样占法让人难辨吉凶,揭示梦占如何成为底层百姓的麻醉剂,使其丧失对命运的掌控,同时探讨其在当今的价值。 古代梦占:底层百姓深陷的麻醉之网   前面两期讲到,梦占,历代帝王用它来论证自己是“受命于天”;政治家用它来作为一种党派间的斗争武器。 无论是最高处的帝王,还是下面的臣僚,他们都要通过梦占来实现自己的目的,那最终被欺骗、愚弄的,还是底层的老百姓们。 我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出现像西方社会那样的政教合一现象,但宗教迷信与政治之间也一直有着密切联系,占梦又是各种宗教迷信中一种很特殊的麻醉剂。 首先,将各种形式的宗教迷信拿出来做比较就会发现,占梦有其最为特殊的神秘感。 宗教中的神明,都是由神职人员描绘和宣传,这些观念是从外部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;其他占卜也得用一些工具(如龟壳、蓍草等)来做为中介,占断的结果也是从外部施加给人们的。若神职人员在宣传过程中胡乱编造,占卜者在占卜过程中耍了花招,会比较容易被人发觉。 而占梦就不同了,因为梦是由做梦者本人自己做出来的,神职人员或占卜者很难直接从外部灌输或施加,被占的不是外在的龟壳、蓍草,而是自己的梦象。人与神之间,没有了中间环节,自己做出的梦就是自己和神明的中介。 在人们还不了解梦的起因和解梦的本质时,梦这种“中介”的特点,就会很容易让人亲身、直接的感觉到,就会认为是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支配着自己。 因此,人们占梦的迷信往往是自发的、出自内心的、不知不觉的。这种感觉对人的影响之深,远超其他宗教和迷信。 其次,由于占梦的方法有“直解”、“转释”、“反说”等多种,不同的占梦者用不同的方法,甚至综合运用,这就会让做梦者很难分清什么是吉梦,什么是凶梦。 虽然人们都希望并祈求神灵赐给自己吉梦,这样至少可以在心理上起到一些安慰作用。但很多人也清楚,神灵大概也是嫌贫爱富的,不大会光顾底层百姓,有时即使做了吉梦,也会在醒来后担心它是不是一种“反兆”。 因而他们在生活中总是畏手畏脚,生怕有什么天灾人祸降到自己头上,最后就连自己所受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,也都归于鬼神对自己的惩罚,丧失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握权,这就是占梦迷信对底层百姓所产生出的麻醉作用。 另外,占梦也经常被各种宗教迷信拿来做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工具加以利用。因为任何宗教迷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10):臣僚们的梦

古代臣僚的 “梦” 局:权力博弈背后的梦文化真相 古代臣僚如何巧用梦来实现自己的目的?本文通过卫灵公时侏儒借梦进谏、张敬儿编造梦兆谋逆等故事,揭示梦在古代政治中的多样用途。带你揭开占梦迷信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 从侏儒谏言到张敬儿谋反:解锁古代臣僚梦文化密码   历代帝王用梦来说明他们“受命于天”,而臣僚们也经常利用梦来实现自己的目的。 《韩非子•难四》记载,卫灵公非常宠爱弥子瑕,群臣对此很有意见。 一天,一侏儒进宫拜见卫灵公说:我昨夜梦见了灶火,今天就来拜见主公。 卫灵公听后怒道:人家都说拜见君主,梦到的是太阳,你怎么会梦到灶火呢? 侏儒说:太阳普照天下,君主普照一国,而灶火就不同了,只要一个人站它跟前,那后面的人都会被挡住。所以我才梦到灶火,而非太阳。 这故事中的侏儒说梦,是一种进谏方式,未必真有此梦。而后世的一些臣僚,更会杜撰梦兆来蛊惑人心。 《南史•张敬儿传》记载,南齐大将张敬儿因军功受宠,野心勃勃,经常对下属说:他未得势时,有次梦到村中土地庙里的一颗树,突然长高了数十丈;在雍州时,又梦到这颗树直冲云霄。以此让下属相信,他注定非同一般。 他妻子也经常打配合道:“昔梦一手热如火,而君得南阳郡;梦一大腿热如火,君得本州;梦半身热,君得开府;今又梦到全身发热。” 张敬儿又把妻子的梦拿来告诉身边人,说妻子初梦、次梦、再梦都发生了什么事,而这次又梦到全身发热,意味着他要“直上至天”,也就是要当皇帝了。其野心真是溢于言表,不过……后来他被齐武帝诛死了。 史书中记载的臣僚们最喜欢说梦的朝代是唐朝。 唐朝开国大臣武士彟在刚追随李渊时,说他梦到李渊骑在他身上而上天。李渊明白,武士彟是借此谄媚而已。 武则天身旁的上官婉儿(昭容),权势很大,于是就有传说她母亲怀她时,曾梦到神明提了杆大称说:“持此称量天下”。这显然是上官婉儿造的舆论。 武则天后期,想立庐陵王李哲为太子,以摆脱政治危机,就以说梦的方式来探问狄仁杰。 她说梦到一只鹦鹉,“羽毛甚伟而翅俱折”。狄仁杰听后说道:“鹉者,陛下之姓(‘鹉’谐‘武’);两翅,陛下二子庐陵王也(以两翅象征二子)。陛下起此二子,两翅全也”。他俩这一说一占,各自都明白了对方之意。 安禄山在叛乱前曾上奏玄宗说:他梦到李靖和徐茂公“求食”于他。在叛乱时又到处宣扬,他梦见“衣袖长至阶下”,以此附会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而天下治”。结果呢?身败名裂。 除此之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9):历代的帝王们是怎么利用梦的

古代帝王的 “梦” 中权谋:解锁中国古代梦文化的政治密码 想知道古代帝王如何利用梦巩固统治吗?本文从商周时期讲起,带你见证刘邦、刘秀、汉武帝等多位帝王编造梦兆,宣称 “受命于天” 的故事。探究梦在古代政治中的独特作用,揭开历史背后的真相。 从刘邦到赵宋:细数历代帝王如何借梦 “封神” 的传奇故事   占梦迷信虽不是一种有组织的宗教,但从古老的梦魂观念演变而来,至少有着几千年的历史。由于它具有非常广泛的思想基础,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,一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。 本系列的前期内容说过,商周时期曾把占梦作为预示国家吉凶、决定国家大事的重要手段。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来看,占梦迷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 一、历代帝王都喜欢用梦来说明自己是天子。 二、政治家把梦当作政治斗争的一种精神武器。 三、广大底层百姓在这种迷信中被欺骗、奴役和愚弄。 这期就先讲讲【历代的帝王们是怎么利用梦的】 中国古代的帝王都以“天子”自居。天子,上天之子,但怎么证明呢? 一种方法是,以天降祥瑞来表示他们“受命于天”。用这种方法,就必须得让别人也能看到,比较难糊弄,搞不好就露出破绽。 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梦和占梦,他梦到了什么,甚至有没有做梦,只有他自己知道,别人没法肯定也没法否定。既然梦被认为是神明的指示,那么以占梦来证明自己“受命于天”,是真龙天子,就很方便了。 在中国古代的神学观念中,天就是上天、天帝,是万神之主;日是帝王君主的象征;龙是天帝的化身。所以历代帝王即位,都会编造梦见天、日、龙之类的梦。 自西汉武帝之后,由于董仲舒所宣扬的天人感应的封建神学,成了一种官方的占有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,占梦也成了用于证明上天指示、受命于天的一个重要工具。 就连头脑比较清醒的司马迁也都受其影响,在《史记•高祖本纪》中写道: “其先,刘媪尝息大泽之陂,梦与神遇。是时雷电晦冥,太公往视,则见蛟龙于其上。已而有身,遂产高祖。” 以此来说刘邦是“天子”、“龙种”。 但刘邦母亲到底有没有做过这个梦,只有她自己知道。因此而怀上龙种更属胡说,其政治目的一目了然。 在周勃等人平定了诸吕之乱后,原为代王的刘恒被立为帝,这按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自然的。但还要用一些手段来彰显这是“天命”,这些手段就是占龟和占梦。 《史记•外戚世家》记载:薄姬曾梦“苍龙据腹”而生代王;《汉书•邓通传》记载:“文帝尝梦欲上天,不能,有一黄头郎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8):占梦家的历史踪迹

探寻占梦家的历史轨迹:解锁中国古代梦文化的神秘一角 想知道古代占梦家是怎样的存在吗?本文带你从原始时代出发,历经殷商、西周、春秋等多个时期,探寻占梦家的发展轨迹。看他们如何从神职人员和长者,逐渐转变角色,了解占梦家背后的古代梦文化。 在占梦迷信的演进中,占梦家是十分重要的角色。 原始时代的占梦者,主要由长者和神职人员担任。 殷商时期有专职的占卜官员。 西周时期又新增了专职的占梦官员。 春秋以后,占梦者地位不断下降,逐渐由政府官员向下层民间过渡。 在魏晋到隋唐时期,也有过一批世俗的占梦家活跃于历史舞台。 宋明之后,占梦家又从方术之士转变到江湖九流之中。 占梦家的历史踪迹,也反映了占梦迷信的影响和兴衰。 殷人卜辞中的占梦者 占梦最初完全是一种非组织的迷信。有关梦象的含义及其吉凶,全由氏族部落中的长者代代相传。 如果问赫哲人,为什么梦见抬死人棺材就能打到野兽,他们一定会说,老人们一直都是这样讲的。 在赫哲人祖先那里,社会生活比较单纯,梦象也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,因而不需要有人专门来占梦。 之后,生活越来越复杂,梦象也就越来越复杂,人们的“经验”已经不能满足占问者的要求,就只能向神职人员请教了。之所以请教神职人员,不但是因为他们掌握着所谓的占梦方法,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能够“通神”、“通鬼”,因而能占出梦象中的神鬼之意。 西周时期的占梦官 据《周礼•春官》记载,周王的占卜事务全由太卜负责。太卜是卜筮官之长。 太卜一般有两人,级别属于“下大夫”。太卜下面,有太卜领导的官署,包括“卜师,上士四人、卜人,中士八人,下士十六人、府二人、史二人、胥四人、徒四十人”。也就是官员共34人,胥徒共44人,编制共78人。这在当时是个很庞大的机构。 太卜的职责是掌“三梦之法”,主要就是负责周王如何致梦、如何占梦、占梦的程序等。具体的占梦活动,是由下面的占梦官执行。 虽然太卜和占梦官的官阶都比较低,但由于周人对梦普遍重视,所以他们在朝野上下都很受尊重。 春秋时期的占梦者 西周时期,凡国家大事都要占卜,占梦官也是周王身边的红人。 但春秋之后,由于周天子地位下降,现在很难找到那时占梦官的历史记录,只能通过后世的一些文献来参考一下。 明代董说的《七国考》、清代程廷祚的《春秋职官考略》、沈淑的《左传职官》、李调元的《左传官名传》,全都没有记载那时诸侯国中有专职的占梦官。 根据《左传》以及《国语》、《史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7):道教、佛教中的占梦迷信

解析佛道占梦:解锁古代梦文化在宗教语境中的独特密码 深入探索道教、佛教中的占梦文化。从道教吸收占梦宣扬教义,到佛教众多梦兆故事及因果报应占梦理念,再到两教占梦与传统占梦的融合。带你领略古代梦文化与宗教碰撞出的奇妙火花。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时期,当时并没有占梦内容。但从两晋之后,就不断吸收占梦迷信来为其主旨服务。 《抱朴子》记载,方士李少君离世前,“武帝梦与之共登嵩高山,半道,有使者乘龙持节,从云中下。云太乙请少君。帝觉,以语左右曰:如我之梦,少君将舍我去矣。数日,而少君称病死。”葛洪记载这个梦,显然是想通过梦兆迷信,宣扬仙人不死,可以升天。 《梁书》记载,道教重要人物陶弘景,他母亲在怀他时,梦见“从天上下来两人,手执香炉来到她的卧室”。这个梦兆肯定是想说,陶弘景是从天而降,并非凡人。 唐代《酉阳杂俎》指出:“道门言梦者魂妖,或谓三尸所为”。 “魂妖”就是源自传统的梦魂观念。 “三尸”是道教造的词(或叫概念),是指在人体中作祟的三条虫,被称为“三尸神”。“三尸”的工作就是记下人们的过失,每到庚申日,在人们睡着后,它就去天庭打这个人的小报告。 所以道教推崇“至人无梦”、“真人无梦”之说。没有达到“至人、真人”级别者,为了防止“三尸”上天打小报告,每逢庚申日,就彻夜不睡,这样“三尸神”就不能离开人体,也就无法上天庭打小报告,这也就是道教中的“守庚申”之说。 佛教来自古印度,自来就迷信梦兆和托梦之说。 从南北朝以来,在各种译成汉文的佛经中,都有很多关于梦兆和占梦的故事。 著名的有:佛母摩诃摩耶五梦、波斯匿王十梦、讫栗枳王十梦、不黎先泥王十梦、恶生王八梦、阿难七梦等,其内容都是佛教对未来的预言。 例如,传说频婆娑罗王曾梦见一块毛毯裂为十八片,一根金杖折为十八段。前去问佛,佛说:佛教以后要分为十八派。果然,释迦牟尼逝世一百年后,佛教先是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,不久两部再分变成了十八部。 隋唐时期,从印度还传来了《竭伽仙人占梦书》一卷。 这些传说和迷信,虽然原是印度佛教固有的东西,但传入我国后就和我们传统的占梦迷信相融合了。 佛教的占梦迷信,主要是宣扬佛教的善恶徽祥、因果报应。 如《善见律》中的“天人梦”:善人修善则天现善梦,以使善根增长;恶人做恶则天现恶梦,使之由恐惧而改恶从善。“想梦”:常想善事则现善梦,常想恶事则现恶梦。 《法苑珠林》中有“有记梦”,认为“若宿有善恶”,则“梦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6):秦汉以后占梦迷信的变化

秦汉时期占梦文化:传统延续与新变交织的古代梦文化篇章 深入探究秦汉时期占梦文化,从秦始皇因梦伐匈奴等帝王占梦实例,到民间占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,再到秦汉大一统格局下占梦文化的新特点。带你全面了解古代梦文化在秦汉时期的传承与创新。 占梦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,虽然从春秋战国开始市场越来越小,但由于梦本身的神秘性尚未揭穿和未被理解,这种迷信不但代代相传,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顽固性。不过,时间在变化,迷信本身也在变化。 同先秦相比,秦汉以后的占梦,主要有三个显著的变化: 第一、 占梦从官方的一种宗教信仰,逐渐变成民间的一种世俗迷信 。 我们前两期讲过,占梦在商周时期,首先是统治者的一种信仰,是国家的一种制度,凡有大事,都要郑重的进行占卜。甚至在没有梦时,还要通过一些宗教程序向神祈梦,求神托梦。占梦者或占梦官属于国家政府的官员。 秦汉以后,帝王们虽然仍有许多传统的宗教神道活动,但占梦很少再登大雅之堂,官制中也不再有占梦之职。因此,占梦主要在民间流行,逐渐同卜卦、算命、风水、相面之类一样,成为许多世俗迷信的一种。 《汉书•艺文志》将占梦列于“数术略”的“杂占”类。《晋书》将占梦家归入“艺术列传”(这里的“艺术”指“定吉凶、审存亡、省祸福”之术,其实就是方术)。一直到宋代李昉编纂《太平御览》,有关占梦和梦兆的文献都在“方术部”。 不过,本系列的第一集就说过,占梦始于初民的梦魂观念,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,加上统治者们自身也并不了解做梦的原因,他们仍然经常对梦有一种疑惧的心理。更为重要的是,他们也需要经常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因而占梦虽是一种世俗迷信,但是统治者们并没有、也不愿意摒弃它。 《史记•高祖本纪》记载,刘邦的母亲“尝息大泽之陂,梦与神遇,……己而有身,遂产高祖”,这完全是以梦为据,说刘邦是“龙种”。 《后汉书•冯异传》记载,刘秀上台之前曾对冯异说:“我梦乘龙上天”。冯异心领神会,赶快把他扶上皇帝之位。 此后,历代帝王孕生、上台,几乎都有神乎其神的梦兆。孕生之前,王妃必有受日、怀日之梦;上台之前,帝王必有乘龙、上天之梦。简直成了一个惯例。 第二、 占梦同其他宗教迷信互相交流、互相渗透、互相利用 。 两汉时期,“谶纬猖獗,天道人事无不附会于五行”,谶纬就是神学说,谶纬之学是盛行于秦汉时代的重要社会思潮,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占梦也被列为谶纬五行说的一种,或者说,谶纬五行说也被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5):春秋战国的占梦

春秋战国占梦:从尊崇到质疑,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转折 从诸侯对梦的重视,如鲁昭公梦后君臣的讨论,到孔子对梦的迷信态度,再到无神论思潮冲击下占梦地位的变化。带你领略中国古代梦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独特风貌与发展脉络。 历史进入春秋以后,周天子地位不断下降,各国诸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。 诸侯们无论遇到战事还是举行祭祀,都爱疑神疑鬼,因而他们对梦的态度大都也非常认真。 如《左传》记载:楚王建成章华台,邀请诸侯们一起举行落成典礼。鲁昭公在临行前梦到先君(襄公)为他祭祀路神,昭公醒后便生疑去还是不去。 梓慎主张不去,理由是之前襄公去楚国前,梦见周公祭祀路神而后才去的;现在昭公梦见的是襄公而非周公,还是不去为好。 子服惠伯则主张去,理由是由于襄公没去过楚国,所以周公祭祀路神给他开路;既然襄公已经去过,那现在他祭祀路神为昭公开路,怎能不去呢? 君臣三人围绕着一个梦扯来扯去,不管他们的看法有何分歧,都是把梦作为行为的根据。在他们心目中,从前的襄公之梦,代表着周公之意;现在的昭公之梦,也代表着襄公之意。 《左传》中记载的梦不只这一例,大多是诸侯公卿和将相臣僚的梦。虽然梦者当中,也有诸侯的妻妾和一般小臣,但所梦的内容,也都因为与诸侯有关,才被记载下来。对于王侯将相之梦的记载,完全作为一种重要的史实或史料来看待。凡是前文记录的梦,后文必定再写出应验结果。 《左传》对梦的记载,反映了那个时代占梦在社会上的影响;而《左传》作者对梦的迷信的记载,是他身为史官的传统。 据清代学者汪中考证,《左传》除记人事外,所有“天道、鬼神、灾祥、卜筮、梦之备书于策者”,“史之职也”。就是说,记梦历来是史官的职责之一。 一个人的思想认识,大都无法超越他那个时代的限制。 孔子虽称“不语怪力乱神”,但对梦却是很迷信的。他晚年曾说过“甚矣,吾衰也!久矣,吾不复梦见周公!”。也是在感叹,周公之灵不再给他托梦,从而得不到新的启示了。 孔子在行将就木前还讲过:“予畴昔之夜,梦坐奠于两楹之间,……予殆将死矣!”殷人办丧礼,把灵柩停放在两楹中间。而孔子的这个梦,是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,认为是凶象。这也证明,孔子虽然不是事事都占梦,但也确实迷信占梦。 不过也应该注意,春秋是个“礼崩乐坏”的时代,随着周天子地位的日益下降,授命天子的天神的地位也就下降了,因而占梦和其他传统迷信一样,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新兴的无神论思潮的冲击。 如果说之前在商周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4):周朝时期的占梦

周朝占梦文化深度解析:从六梦到占梦官的神秘历程 深入探索周朝占梦文化,了解古代帝王如何通过梦境预示天命,占梦官如何解读梦境指引国家大事,揭示梦境与政治的紧密联系。 在商朝灭亡前夕,关于梦的传说和占梦活动已经非常频繁。 据说,周文王和周武王在灭商之前,都做过不少的吉兆之梦,预兆着周灭商是顺承天意。 《帝王世纪》记载:文王曾梦到“日月着其身”。“日月”是帝王的象征,这指明了文王是受命于天而取代殷商。 《逸周书•程寤解》记载:文王的妻子太姒做了个梦,梦到商朝的宫廷里荆棘丛生,她的儿子姬发把梓树种子撒在那里,瞬间就长成了松、柏、棫、柞之类的大树。太姒醒来将这个梦告诉了文王,文王和姬发在明堂占梦后,认为这是吉梦,是上天要把天下给周。 《尚书•泰誓中》还记载着武王伐纣时的誓词,其中一句也提到了梦:“朕梦协朕卜,袭于休祥,戎商必克”,但武王具体梦到什么,《泰誓》中没有讲。 《墨子•非攻下》记载,武王曾做梦,梦见三位神人告诉他:“我已使殷纣王沉湎在酒乐之中了,你去攻打他,我会使你彻底打败他”。 以上这些记载,明显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和政治目的,难免有虚构成分。但可以看出,占梦在周朝有着很重要的政治地位。 周王对梦的态度,甚至比殷王更为严敬。占梦都在神圣的明堂进行,一旦占到吉梦,还要向上天叩拜,以感谢上天保佑。 我们都知道,周灭商,姜太公是第一功臣。也像上期说到的“武丁梦得傅说”一样,文王与姜太公也有一个类似的梦的传说。 《尚书中候》记载,姜太公还没见文王之前,曾梦到北斗辅星告诉他“伐纣”。 《庄子•田子方》记载,文王做梦,梦到一位“良人”告诉他:“把朝政托付给姜太公,百姓就能解除痛苦”。文王醒后将此梦告诉了大臣,大臣们说这位良人就是文王的父亲。 《太公吕望表》中说的更玄乎:文王梦到天帝,天帝告诉他,要把姜子牙赐给他。 另外,《博物志》、《小雅•正月》、《小雅•斯干》、《小雅•无羊》等典籍中也有一些周朝时期的做梦与占梦记载。 商周两朝,凡是国家大事,都要先进行占卜,再根据占卜结果的吉凶来决定这件事可不可为。不同的是,商朝占卜主要是占龟,占梦只是占龟中的其中一种。而周朝是占龟、占梦、占易三种都用,相互参照。 商朝只有太卜一职,周朝不只有太卜,在太卜下面还有专职的占梦官。 《周礼》记载,周人把梦分为六类:正梦、噩梦、思梦、寤梦、喜梦、惧梦。 正梦,是没有惊吓、思念、忧愁、喜乐等情感,非常恬淡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3):殷商时期的占梦

从甲骨文看殷商占梦:梦象与宗教心理的交织 探索殷商时期占梦文化的独特风貌,通过甲骨文解析梦境,揭示古代王权与宗教心理的紧密联系。 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梦与占梦活动,都是远古的传说,其真实性有待考究。 在中国历史上,梦和占梦比较可靠的记载,是从殷商时期开始。 殷人的甲骨文字中,已经出现了比较规范的“梦”字。 在甲骨卜辞中也有很多殷王占梦的记载。 殷王非常重视占梦,常问梦是吉是凶,是否有灾祸。 著名甲骨学家、史学家胡厚宣先生,在对这些卜辞整理研究之后发现,殷王在卜辞中所占问的梦象或梦景,里面有人物、有鬼怪、有天象、有走兽,还有田猎、祭祀等等。 在人物中,既有殷王身边的妻、妾、史官,也有已故的先祖和先妣。 在天象中,既占问过是否下雨,也占问过是否天晴。 在走兽中,提到过牛和死虎。 特别的是,不知什么原因,殷王做的梦中,出现最多的是鬼梦。对于鬼梦,他多是亲自占问,有时也会召见史官等人询问。可见,殷王对鬼梦有着极为恐惧的心理,总怕这梦预示着要出什么祸事、灾难临头。这种心理状态,很像后来《周礼》中讲的“惧梦”。 《礼记•表记》曰:“殷人尚鬼”。在殷人看来,殷王之所以做这样的梦,主要是殷人的先公、先王或先妣在作祟。 因此,每当殷王做到这样的梦时,就会占问是不是来自哪位先祖。占问后,如果认定是某位先祖作祟,就一定要举行隆重的祭祀。 由此可知,殷王经常做鬼梦、又怕做鬼梦,与“殷人尚鬼”的宗教心理有关。 殷王占梦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总偏向于消极方面。因为他每做鬼梦,都是问“会不会是灾祸”;其他的梦景梦象,一般也这么问。从来没有一例是问“有没有喜幸”。 《尚书•说命上》中记载了“殷高宗梦傅说”的故事: 一天,殷高宗(武丁)梦见上天要赐给他一位良臣来辅佐他。醒来后,他就根据在梦中显露的良臣的样子,到处寻找。结果在傅岩之野发现了一位名字叫“说”的奴隶,长得跟他梦中的良臣很像,于是便把他立为国相。 《国语•楚语上》、《史记•殷本纪》和《帝王世纪》等典籍中也有相关记载。这些记载与卜辞的不同之处在于,它强调武丁德行高尚,感动了上天,所以上天给他托梦。 在后人看来,这个梦也可能是武丁为了破格用人而杜撰出来的。比如,明代杨慎就认为:这是武丁在即位后,听说了民间的说是位大贤之人。就想用他为相,但他是个奴隶,得找个破格用他的理由,这个理由还不能随便编造,于是就利用已有的传统观念,借“梦示”为由,让人们相信这是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2):黄帝时期的占梦

黄帝时期的占梦:古代梦文化的开端 深入解析黄帝时期的占梦文化,探讨梦兆迷信如何转化为占梦迷信,了解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。   初民对梦兆的迷信,最初完全是不自觉的。他们只在乎那些跟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、有特殊内容的梦,对其他梦并不注意。 但随着人事活动越来越多,想要预卜的事就不断增加,也逐渐扩大了占梦的范围。 当他们从自发地迷信某些梦兆,到有意识去寻找各种梦兆;从对梦兆的习惯性解释,到对梦兆的复杂的辨析开始,便渐渐的从梦兆迷信转化为占梦迷信。 我国古代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占梦的,因年代久远、史料不足,已无法考证。 在现有的史料记载中,最早进行占梦的人是我们的炎黄始祖 —— 黄帝。 《帝王世纪》、《史记•五帝本纪》中记载: 一天,黄帝做梦,梦到一场大风,这风吹走了天下间的尘垢;又梦到有个人手持千钧之弩,驱赶着数万只羊。 黄帝醒来之后觉的这梦不一般,于是分析道:“风”象征“号令”,代表“执政的人”;“垢”字去掉“土”变成了“后”字,这是说有个姓“风”名“后”的人,能辅助我执掌国政。另有一人,他能拉开千钧之力的弩,表示他有力气;又能驱赶数万只羊,表示他善于放牧,这是说有个姓“力”名“牧”的人,能辅助我治理天下。 于是他就按照这个指示寻访人才,果然找到了风后和力牧两位名臣大将。 虽然这个故事记载得挺清楚,但它的可信度却有待考究。因为在黄帝时期连甲骨文都还没有,就算有文字,也应该是象形文字,甚至是图画文字,这样的文字能用来析文解字吗? 但是,若说黄帝时期已经出现了占梦,倒是完全有可能的。 《帝王世纪》和其它一些古籍还记载了尧、舜、禹的梦。 尧有攀天、乘龙之梦。 舜有长眉、击鼓之梦。 禹有山书、洗河、乘舟过月之梦。 虽然这些梦的真实性也有待考究,但因为他们都在黄帝之后,所以若说当时已经流行占梦,也完全有可能。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(1):初民的梦魂观念和梦兆迷信

探寻古代梦魂观念与梦兆迷信的奥秘 了解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,深入剖析初民的梦魂观念,揭示梦兆迷信的形成背景。 最初的人们是怎么把梦和灵魂联系在一起的? 现在已找不到直接证明,但根据推测那时人类的智力水平,及一些原始民族的宗教习俗,可以得知一二。 远古时代的北美原始人 ,认为思维和感觉不是身体的一部分,而是一种独特的、暂时依附于身体中、等死亡后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。 身体在洞穴中睡觉,为什么会梦到在野外打猎?他们展开想象:梦中打猎的那个自身,显然不是躺在洞穴中睡觉的那个自身,应该是个无肉体、也不受肉体束缚的自身。 梦中已故的亲人,也不是生前有肉体的亲人,也应该是那种无肉体、不受肉体束缚的亲人。 他们给这个睡觉时可以离开身体进行活动,死后又能脱离身体继续存活的东西,起名为“灵魂”。 由此,通过对梦的思考,而形成了“灵魂”的观念;然后又反过来,用“灵魂”的观念来解释梦境和梦象。就把“梦”与“灵魂”联系在了一起。(见《路德维希•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》) 中国东北的 赫哲族 ,在清代之前还处于史前时期。他们的信仰中,人有三魂:生命之魂、转生之魂、思想之魂(或叫观念之魂)。生命之魂赋予人们生命,转生之魂主宰来世转生,观念之魂使人们有感觉和思想。 人在睡觉时,之所以身体很少动、耳目等器官的敏感度大大降低,是因为观念之魂离开了身体;并能和神灵或别的灵魂接触,也因此把梦象当作神灵或已故祖先给出的启示。 他们认为梦分好坏,如梦见喝酒得钱,预示打猎会满载而归;梦见死人、抬棺材,预示能打到野兽。 这明显是把梦象与他们的狩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,梦兆就是对生活经验的反向推理:打回猎物才能有钱有酒,反过来,喝酒、得钱之梦,只有打回猎物才能应验。同样,打死大型野兽,一个人拿不动,必须多人合力像抬棺那样才能把野兽抬回来;反过来,抬棺之梦,在打死野兽后才算应验。(见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》) 兴安岭大森林的 鄂伦春族 也同赫哲族一样有灵魂观念,只是他们主要强调观念之魂。(见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》) 西南的 傈僳族 ,解放前仍有个别地区还是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。他们不但信仰灵魂,还有梦中“杀魂”之说。(见《云南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资料选辑》) 在 景颇族 和 瑶族 的个别落后地方,也存在梦魂观念和梦兆迷信。景颇族把灵魂称作“南拉”,认为如果睡着了没做梦,是因为灵魂外出中没遇到什么。(见《云南少数...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:序言

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:序言 梦,熟悉却又神秘,虽经多学科研究,仍谜团重重。在中国古代,梦文化地位重要,虽含迷信色彩,却横跨宗教与哲学领域。道教、佛教将占梦用作神学工具,哲学流派也借此阐述观点。其历史可追溯至洪荒,初民 “梦魂” 观念催生占梦,从商周国家层面应用,到春秋后流入民间。 中国古代梦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:序言   说起“梦”,我们都会觉得既熟悉,又陌生。 说熟悉,是因为它与我们太近了,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中,几乎每天都会做梦,而且很多时候一晚还不只一个梦。 说陌生,是因为从古至今,无论国内还是国外,都有无数的人对它进行过研究,涉及了科学、医学、哲学、心理学、精神分析学、宗教学、神学、占卜学、占梦学、星象学……等诸多学科,可直到现在,我们对梦的了解认知,依然是寥寥无几。有些现象用这些学科依然解释不了,比如有不只一例的真实的“预知梦”现象。 梦的神秘性、奇妙性、趣味性、不可思议性……,不只是吸引着当代的我们,也深深的吸引着古人,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对它的研究,便产生了专属的“梦文化”,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说起中国古代对梦的认知与研究,给我们现代人的第一印象,肯定是迷信成分居多,从这个角度来说,研究“梦”是宗教学的问题;但又因为它涉及到了形神关系、心物关系及天人关系等,由此它也是一个特殊的哲学问题。 在中国宗教史上,既有本土的道教,外来的佛教等有组织的宗教;也有许多无组织的世俗迷信,占梦就是其中一种,就是根据梦象来预测吉凶祸福。 有趣的是,道教、佛教的影响力虽然大,但却一直无法取代占梦,反而还常把占梦作为一种神学工具,用来证明灵魂不灭和鬼神的存在。 而且就连哲学领域也是如此,其中的神道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也常常借用梦的迷信,来否定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。 中国梦史的渊源,至少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洪荒时期,此后再未断绝过,直至今日,依然在许多人的头脑中“作祟”。 古人认为,梦是人们自身的一种体验,占梦就是以这种自我体验作为沟通神灵、预示未来的中介。因此,与其他占卜学相比,占梦更有神秘性和迷惑力,《 汉书艺文志 》曰:“众占非一,而梦为大。” 占梦最初起源于初民幼稚的“梦魂”观念,认为做梦就是灵魂离开身体在外游荡的经历,而灵魂之所以会离开身体是受鬼神操控,便把做梦归结为鬼神的启示,认为根据梦象就能得知未来的吉凶祸福。 在商周时期,占梦主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