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, 2025的博文

深入解读焦虑梦:为何我们会在梦中忧虑

焦虑担忧梦的奥秘:揭示梦境中的预警信号 探讨焦虑担忧梦的起因,解析梦境中预警信号的作用,了解如何利用这些梦境为现实生活做准备。 焦虑担忧的梦是怎么回事?它起什么作用? 通过观察在睡觉时的行为举止,可以看到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,都有恐惧、担忧的表现,能释放出这种情形一定是在梦里。 焦虑、担忧的能力是一种生物性本能,如果没有它,所有的生物,都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。 忧虑的梦在人类梦境中非常普遍,它能使我们对危险保持警惕。这些梦会给我们一些警告,能让我们为一些事做好准备,以及推动我们做一些事。就像我们在清醒状态时,忧虑给予我们的一样。 天生焦虑的人,更容易比生性平和的人做出忧虑的梦。 弗洛伊德认为,只有当人们灵魂的过滤检查不再起作用时,忧虑才能进入人的梦中。在这种情况下,被压抑的愿望也会进入人们的梦中,梦中的焦虑状况和现实中的焦虑状况是一致的。 并且,当我们处于无忧无虑的状态下,面对一件我们能做好的事而完全放松时,担忧的梦就会具有补偿性,能给我们一些提醒。 比如,面临一场考试、一个重要的会议或发言,你还没有准备充分,但却认为到时一切都会准备好。可是在梦里,你会失望的发现,当走进考场或会议室后,自己根本没有准备。 这种典型的自我检查或角色参与的噩梦,很明显的具有一种自我推动的功能。 同样的,一场梦中经历的考试,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现在还没有面临,因而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另一种考试模式。因此,我们应该分析一下这种梦给出的警告。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,焦虑是警惕的一种形式。为了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中生存下去,每个生物体都必须对环境的变化时刻保持警惕,这样才能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危机做出准备,这种现象称为“反射”。 反射必然产生焦虑,当考虑到可能有威胁或危险时,焦虑就转变成了担忧,担忧再转变成害怕、惊慌和恐惧等。 在这一系列的转化过程中,所有的担忧害怕就会从外部表现出来,如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颤抖、出汗等,这都是神经活动加速而引起的共鸣,以及肾上腺素向血液中释放的结果。 所有这些变化都会使人对危险的情况做出准备,要么迎接它、战胜它,要么选择逃避。

噩梦背后的秘密:心理反应与生存进化

深度解析噩梦:为何我们会做可怕的梦 揭示噩梦的心理根源,探讨人类进化史上的生存威胁如何影响我们的梦境,理解噩梦中的恐惧反应。 为什么会做噩梦,噩梦是怎么回事? 做噩梦是普遍现象。 当我们对“灵魂内部”有了些认识后便认为,噩梦是被引诱后才发生的,是做梦者以其精神来引诱时才发生。 弗洛伊德认为,所有的梦都是人们愿望的实现,噩梦也是如此,虽然它不是做梦者有意识的愿望,但在潜意识中却有想要体验被惊吓或受刺激的愿望。 就像很多人明明很害怕,却还要看恐怖电影。不同的是,这种自愿体验,虽然惊险,但我们知道它们是安全的;而噩梦就不同了,梦中的威胁感很真实,不知道是在梦中。我们不希望再次体验噩梦里那些可怕的经历,甚至很多人从噩梦中醒来后,不愿再入睡,担心噩梦再来。 这些可怕的梦与物种生存息息相关。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它,这些梦都会加强我们迎战或躲避危险的能力,为现实中将要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。 在人类适应能力的进化史上,主要的威胁来自食肉动物,和充满敌意的陌生人或陌生环境。至今,这些威胁感在现代人的噩梦中仍占主要内容,如全身赤裸被暴露在公共场所,被拘禁在一个封闭地方无法逃脱,孤单一人在漆黑的环境里,或者被送上高处而将要掉落。 当分析了现代人梦境中的那些恐惧时就会发现,这些恐惧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存在。它们大都是被夸张了的恐惧对象,梦境中的那些动物或危险环境,都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的。 这种恐惧反应来自于遗传方面的倾向性,这种倾向性曾经对于人们获得生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使人们为应对现实中的危险做好准备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社会里的人,会因为各种实际并不存在的危险而感到害怕的原因。 因此,在一个到处都是陌生人的商场里感到惊慌,或是看到水管在草地上像蛇一样滑动就感到恐惧,这些现象在能够正常进行自我调节的人看来是荒唐的。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,这些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,它们是人类古老的反应模式的一种表现。 经常做噩梦的人,实际上也是遭受同样被夸大的一种体验的折磨。这种体验是对生活环境中存在危险情况的自然反应。 噩梦还能和不同类型的心理反应联系起来。例如,患病者的噩梦通常是无法医治的绝望,精神分裂、孤独症的病人经常梦到被人排斥。 虽然噩梦和焦虑担忧的梦令人难以接受,但它们有时能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机会。可以提醒我们注意某些危险情况,而这些危险情况可能是做梦者在现实中没有注意到...

飞翔与坠落之梦:探索梦境中的自由与警示

解读坠落与飞翔梦:寓意与心理分析全解析 深入了解飞翔与坠落梦的含义,揭示梦境中上升与下降的深层寓意,探索人类心理与梦境的神秘联系。 为什么会做坠落或飞翔的梦?这种梦有什么寓意? 梦中的坠落,有着系统发生学的根源。人类的祖先最初生活于丛林里,在树枝间攀援,就有坠落的危险。 在较近的时代,人类为了躲避掠食者,便把树木当作最佳的避难所,而且站在上面还可以看到宿营地或远处的敌人,但仍需要保持警觉。 延续到了现代,梦仍然以现实的和象征的方式,警告我们在高处时一定要小心。 从古至今,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,人类都迷恋于鸟儿,无论是把它作为猎物,还是作为标志、符号或者图腾。 在航空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之前,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揭示了人类对鸟儿的羡慕,热切期望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。 在人类的梦中,飞翔的梦是最令人愉快的其中之一。在梦中飞翔,可以超越一切,摆脱所有的限制和束缚,获得完完全全的自由,让人陶醉、痴迷。 在梦中,无论是上升(飞翔)还是下降(坠落),都含有深刻地寓义。 在希腊的伊卡尔斯神话中,就描绘了飞得太高(骄傲自大)和坠入地狱(报应)的危险。 失去立足的根基,或从栖木上摔下,都象征着社会地位的丧失。 摔倒的妇女象征着道德的沦落。 坠落还象征着丧失控制,如在“坠入爱河”中。 梦中若反复的出现坠落的恐惧,通常源于过分的控制欲望,因为人们对失去控制后所发生的事感到神经紧张。

解梦师的心理分析秘诀:如何准确解读梦境

梦境解析的艺术:解梦师如何运用心理分析应验梦境 揭秘解梦师如何通过心理分析准确解读梦境,探索梦境与现实的心理联系,帮助人们理解梦境背后的深层含义 高明的解梦师是如何利用心理分析来给你解梦的? 虽然历来解梦总是应验的少,不过多多少少总有应验的,不然,谁还去迷信解梦? 既然确实有应验的,那就有一个问题: 解梦为什么有时能够应验? 解梦有时能够应验,某些解梦师之所以高明,关键在于对做梦者的具体情况能够具体分析,特别是通过梦象分析做梦者的心理。 尽管解梦方式有直解、转释、反说等,但具体用哪种,只有结合做梦者的具体情况,特别是做梦者的心理状态去选择。纯粹胡说、瞎蒙肯定是不行的。 中国古代的解梦师,历来很重视做梦者的心理原因,和梦象所反映的做梦者的心理状态。 《周礼•春官•占梦》提到的“六梦”,包括正梦、噩梦、思梦、寤梦、喜梦、惧梦,就是根据梦象所反映的心理状态来分类。 《潜夫论•梦列》强调,占梦要“ 内考情意 ”,这里的“情意”也就是人的心理。 解梦做为一种职业,解梦师为了把梦说通说圆,使之应验,就绝不会死守梦书,而不注意心理分析。 《晋书•索紞传》记载,太守阴澹听说索紞解梦灵验,于是就想从索紞那里找一本好的解梦书,认为只要学了此书,自己也能解梦灵验,但索紞告诉他: “昔入太学,因以父老为主人。其人无所不知,又匿姓名,有似隐者。索紞从父老问占梦之术,审测而说,实无书也。” “审测而说”,就是太学中那位老人解梦的精蕴,也是索紞对自己解梦之术的心得总结。所谓“审测”,就是由“审”而“测”,先“审”后“测”。 “审”什么呢?既要审梦,又要审人。而审人审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进行心理分析或精神分析。 但凡高明的解梦师,绝不会只是听听做梦者述说他的梦境就行了。还要旁敲侧击,询问做梦者的许多情况,以便互相参照,进行分析。分析之后再预测做梦者未来活动有几种可能,并进行比较。这些工作做完后,才进行解说。 《洛阳伽蓝记》记载,杨衒之称杨元慎占梦“ 义出万途,随意会情 ”。 “义出万途”形容手法善变,非常人所料。 “随意会情”则是随解梦者之“意”会做梦者之“情”。解梦者之“意”是把梦要说通、说圆的需要;做梦者之“情”即做梦者的精神心理。比如,做梦者讲述梦境时的情态,梦所表达出来的情态,做梦者要求解出的梦的情态。“会情”就是揣摩这些心态而进行心理分析。猜对了、分析对了,做梦者就会得到一种心理满足,...

梦的产生:荣格与弗洛姆的“原始人、语言”理论解析

揭秘梦境:荣格与弗洛姆如何解读梦的“原始语言” 深入探索荣格与弗洛姆对梦的独特见解,了解梦的产生与“原始人”及“象征语言”的关联,揭开梦境的神秘面纱 梦是怎么产生的?荣格与弗洛姆的“原始人、语言”论 卡尔·古斯塔夫·荣格 (1875—1961),瑞士心理学家。 荣格也发现我们心灵中有些我们不知道的部分,像是一个躲藏在黑暗中的人,他在暗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。 不过与弗洛伊德不同之处在于,荣格不把它叫“本我”。荣格认为梦并没有什么伪装,梦之所以难懂,是因为这个隐藏在黑暗里的“人”是个“ 原始人 ”,这个出现在我们心灵中的“原始人”不会我们现在的语言,只会一种 原始的“语言” ,那就是 梦 。 荣格认为这个“原始人”挺好的,当我们遇到困难时,他帮我们出主意;当我们面临危险时,他提醒我们;当我们犯错时,他警告我们。 可惜的是,他用的是梦这种很古老的语言,往往让我们很难懂他的意思。 艾瑞克·弗洛姆 (1900-1980),美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。 他认为梦所用的语言叫“ 象征语言 ”,所有的神话和所有的梦境都有个共同之处,就是它们都是以象征的语言而“写成的”。 巴比伦、印度、埃及、希伯来和古希腊神话,都是用这种相同的语言写成。当今生活在伦敦或纽约的人所做出的梦,与几千年前在中国或耶路撒冷的人做的梦都是一样的。 梦是一种古今通用、全世界、全民族通用的语言 。 梦的象征主要有两种,一种叫 普遍的象征 ,比如火,它有时表示光明、能量、热情、激动、荣耀等,有时也表示危险;另一种象征叫 偶发的象征 ,比如某人刚剃了光头,恰好遇到了刚出差回来的女友,女友很高兴,全然不在乎他的光头,吻了他一下;那么在这个人以后的梦中,一梦到自己光头就表示幸福、快乐和艳遇。

梦的起源探秘: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下的梦境解析

弗洛伊德揭秘:梦的产生与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人格论 弗洛伊德如何解析梦的产生?本文深入探讨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人格论在梦境中的作用,揭示梦境背后的心理机制 梦是如何产生的?—— 弗洛伊德的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人格论 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 (1856—1939),奥地利精神病医师、心理学家、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。 弗洛伊德在对病人进行心理疾病分析时,发现梦和精神病有些类似,于是他就开始用心理学、精神分析学的方法来研究梦。 他发现,在我们内心深处,有个我们不知道的部分叫“ 本我 ”,“本我”就像内心深处还存在着另一个人一样,是我们的其中一种人格。 “本我”完全处于无意识之中,是我们人格中最早、最原始的部分;总是有着生物性冲动,会不顾一切的寻求满足和快感,特别是在性、生理和情感方面;极端自私任性;很不安分,就像个小孩;贪吃、好色、没有涵养;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从不考虑别人。 好在我们内心中还有个叫“ 自我 ”的部分,它可比“本我”明智多了,知道一个人不能只想自己而任意妄为。 比如,当我们看见一个美女时,“本我”想立即占有她,但“自我”会阻止“本我”的这种冲动,告诉“本我”:“别这么直接,咱先给她送支玫瑰,慢慢来”。 虽然“自我”坏了“本我”的不少“好事”,但“本我”最怕、最烦的还不是“自我”,还有个让它更头疼的家伙,这个家伙也是我们内心中的一部分,也是我们的一种人格,它叫“ 超我 ”。 “超我”就像个正直的警察,它总像盯贼一样的盯着“本我”,绝不让它干任何坏事,每当“本我”说要做什么不当的事时,“超我”会立即镇压,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良心”。 “本我”总被“自我”约束着,特别是被“超我”压制着,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,就只能用些小伎俩,有啥想法时不再直接明说,而是用拐弯抹角、含糊其词、隐晦的方式表达,再加些双关语、黑话,以此骗过“超我”的检查。 也就是说,“本我”会把它的想法乔装打扮一番,躲过“超我”的检查,进入我们的意识。 这就是 梦 的产生。

探索儿童梦境:从恐惧到理解的成长之旅

儿童梦境揭秘:为何恐惧与担忧居多 儿童的梦中为何常伴恐惧与担忧?本文深入探讨儿童梦境的特点,解析其对环境适应性及心理发展的意义 儿童的梦中为什么更多的是恐惧担忧?小孩子对梦的认知是什么样? 儿童的梦中有一些很有趣的东西,能够揭示一些梦的功能和目的。 从理论上说,灵魂实质上是与生俱来的所有无意识的集合体。 在儿童成长时,不受约束的灵魂和行为能力,将会使儿童和他的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,形成复杂的功能。 梦,就像游戏一样,为儿童在发展自我、环境和本我之间提供精妙的场所和机会。 最初,孩子们在区分现实和梦境时会有一定的困难,但五六岁后会好很多。 法国发展心理学家让•皮各特认为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: 一、三四岁左右,儿童很难区分梦境和现实。如,他们虽然已经醒来,但认为梦中可怕的鬼怪仍在床下。当父母说那是梦,不是真的;并带着他们亲眼看到床下真的什么也没有时,他们才会平静下来。 二、大概四到六岁时,儿童能区分梦中的事和现实的事,但仍不能理解梦是怎么回事,理解不了梦境和现实世界没有必然的联系。 三、大概六到八岁时,他们就能理解梦是某种心理现象,也会开始做出完全清晰、明确的梦。 大人们通常和弗洛伊德的观点相同,看小孩子天真烂漫,就认为他们的梦仅仅是愿望的实现,因而都是快乐的。 可事实正好相反,布兰达•马龙的《儿童的梦》中有大量儿童梦境的例子,很多儿童说他们很少做出快乐的梦,更多时候,他们的梦中充满的是恐惧和担忧。 为什么小孩子的梦中更多的是恐惧和担忧呢? 这与儿童的年龄阶段,以及人类对生活环境的进化性适应相符合(如他们被抛弃,被可怕的动物追赶,被绑架等)。 更有趣的,这典型的反映了狩猎社会的特征。就是说,噩梦中的恐惧都是对鬼怪神灵的恐惧。年龄很小的儿童会像人类祖先一样,把产生噩梦的原因归于外部的影响,如上帝、神仙、鬼魂等。 对那些特别容易做噩梦的儿童进行详细观察就能发现,这些儿童在生活中与令人恐惧的事物接触得更多一些,如被陌生人或动物追赶,在黑暗的环境里,被抛弃等。 做出鬼神主题的梦的比例,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降低。调查发现,六岁的儿童鬼神主题的梦占47%,九岁时下降到36%,而成人后降到26%以下。 儿童对梦的认知是什么样? 儿童对梦的认知和在陈述梦境时,可比那些分析家和梦的研究者们更有诗意和趣味。 例如,一个四岁女孩把她的梦描述成“我枕头里面的画”。 另一个小孩的描述就表现出...

梦与精神病:探索梦中的心理边界

疯子是清醒的梦者?解析梦与精神病的联系 梦与精神病有何联系?本文深入探讨梦中的心理现象与精神病症状之间的相似性,揭示梦境背后的心理机制 伊曼纽尔•坎特说:疯子是清醒的梦者。 弗洛伊德说:精神错乱是当感觉还醒着时所做的一个梦。 肖篷豪尔说:梦是简短的疯狂状态,而疯病则是一场长梦。 威廉•旺德说:我们几乎可以在梦中体验到,在疯人院中所能遇到的所有情况。 霍布森认为梦和心理具有紧密的联系,梦的五个最重要的特征经常被精神病模仿,这五个特征是: 一、梦具有不合逻辑的内容和结构,对抗自然法则,把时间、地点、人物混为一谈。 二、具有强烈的感情因素,会扰乱做梦者的精神状态(如噩梦)。 三、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经历充分的感官体验。 四、不加质疑地接受自己看到、听到、感到的各种奇异古怪的事情。 五、当梦结束后就很难记得起来。 霍布森把这些特点与精神病人的症状进行了比较,发现它们都具有丧失方向感、古怪的思维模式、强烈的感情状态欺骗、幻觉、健忘等现象。 从正常意识来看,精神病与做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失去洞察力:把荒唐的事情看作绝对真实。因此,当从梦中醒来时,就像精神病得到治愈,才知道刚才处于“骗局”和幻觉之中。 在梦魇中会体验到无助或瘫痪的感觉,并且随着恐怖而来的还有精神分裂和肢体僵硬,它被称为“刺激性静止”或“恐怖僵硬”,这种状态在精神病演化过程中时有发生,它是对沉重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。极度兴奋和恐惧可以影响到梦中的整个精神状态,这也会发生临床上的癫狂、恐惧和焦虑等症状。 在梦中我们也会得健忘症,就是我们几乎不记得在清醒状态时发生的事情。 做梦还与临床上的精神错乱症状相似;而且有意思的是,精神错乱症的脑电波形状(快波与慢波重叠),与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的脑波形状相同。 虽然目前还不能认为做梦就是在睡觉过程中发生的一种“疯病”,但这个推测对于精神病理学具有重要意义。 亚里士多德认为:精神病患者产生的精神错乱,在清醒状态下人们的幻觉,以及在梦中所经历的离奇体验,这三者不仅类似,而且可能是同一起源。 霍布森也认为:梦可以被看作是头脑中的一种精神产品,它的生成机制与精神病人症状的出现是一样的。 这些结论已经超越了梦本身的领域,由此带来了另一个新的观点:所有主要的精神病症状,都能在梦中被正常状态下的正常头脑所模仿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对梦的研究也是对一个精神病模型的研究。 如果真是这样,那怎么使梦具有适应...

探索动物梦境:行为、大脑活动与梦境内容

探索动物梦境:行为、大脑活动与梦境内容 狗、猫、马等动物是否会做梦?本文通过科学研究和案例解析,带你深入了解动物梦境的奥秘。 动物会做梦吗?动物做梦是什么样?动物会梦到什么? 公元前44年,罗马诗人鲁克雷蒂斯发现,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状态与做梦有关。在《 回归自然 》一书中说到,发现狗在睡觉时腿在颤动,是它在梦中追兔子。 17世纪,露西娅•芬坦也注意到了很多动物在睡着时,都会周期性地转动眼睛,这与做梦有关。 著名生物学家、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•达尔文,在《 人的血缘 》一书中写道:“狗、猫、马、鸟等所有动物,也都能做出生动的梦。并且这些梦可以通过它们的运动和发出的声音所显示出来。动物们也有一些想像力。” 1953年,尤金•阿塞琳斯基和纳撒尼尔•科雷特曼也提出了,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状态与做梦有关,这成了20世纪在梦的研究领域中一个关键性事件。 有些学者认为我们无法知道动物们是否能做梦,但通过已确定的动物们在睡眠时也有快速眼球运动,可以推断出它们正在做梦。 动物做梦时会怎么样,会梦到什么? 通过观察动物在快速眼球运动期间的行为,并根据脑电图的数据发现,梦的形成来自于古生物学中脑的活动,当大脑中心不能在睡眠中继续抑制思维活动时,动物和人就会从梦中醒来。 一只正在做梦的猫会在睡眠中“起床”,并且“挺起来”,做出捕获猎物的姿势,会“猛扑”、“杀死”和“吃”猎物。 通过观察动物在睡眠时的生理反应和大脑活动,然后与人类做梦时的生理反应和大脑活动做对比,证实了这一结论。 那时的脑科学研究不够先进,科学家们只能通过观察动物的生理反应来做研究。 他们将猫的脑桥切除后发现,当它睡觉时,大脑还能将命令传递给肢体。 这只猫能将梦中的动作展现出来,像是梦游症。它睡着时并没有趴着,看着很活跃,并能四处走动。以此认为,这只猫的梦中正在跳动或行走。 之后,这个实验也在狗、老鼠等多种动物中进行过。但由于这种做法太不人道。随着在脑电信号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后,科学家们用了另一种方式进行实验,就是观察动物睡眠时大脑活动这种方法。 麻省理工学院用老鼠做实验,白天让老鼠在迷宫中寻找食物,晚上观察老鼠的海马体的神经活动,看看白天迷宫中的经历会对它晚上做梦有何影响。 通过大脑电信号发现,老鼠在做梦时脑电信号与在迷宫中奔跑时的电信号模式相同,也就是老鼠梦到了自己在迷宫中奔跑。 做梦不是人类的专属“技能” 。

梦的奥秘:预知未来的可能性与历史案例解析

梦能否预测未来?历史上几个知名案例探讨 恺撒大帝、林肯总统等历史人物的预知梦,梦真的能预示未来吗?本文深度解析历史上的预知梦案例 罗马人特别痴迷于“梦是可以预言”这个观点。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典型例子。 罗马帝国的奠基人 盖乌斯·尤利乌斯·恺撒 (公元前100—前44年),史称恺撒大帝。 在他去世之前,他的妻子就做了一个梦,梦见恺撒被人暗杀,因此对他劝告,却并未引起他的注意,结果真的被暗杀身亡。   1701年,法国演员 钱普麦塞尔 ,在他死亡的两天前,他梦到自己已故的母亲和妻子在向他招手。 他认为这预示着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,然后他就叫来朋友,并雇了葬诗班,在听完他们歌唱后离开教堂,马上就断了气。 不过,他也可能并不是从梦中得到的启示,而是在潜意识中感知到了患上绝症的信号。   一个更知名的人物是 亚伯拉罕·林肯 ,美国第16任总统。 在他被谋杀的前几天,他告诉妻子,自己梦见白宫前一口棺材,他问看守的士兵,那棺材中的人是谁,士兵告诉他说“是总统,他被人暗杀了”。   弗朗茨·斐迪南大公 ,奥匈帝国皇储。 他的老师在弗朗茨·斐迪南遇刺前一天,梦见了他被人刺杀,并写下了暗杀经过,还未及时警告弗朗茨·斐迪南,他便遇刺身亡。   这几个案例,就算放到我们当代人来看,也觉得不可思议,何况是对于那个科学远不如现在发达的时代。因此当时的人们都报着宁可信其有、不可信其无的心理。 亨利·德·马特林克在《不速之客》一书中说道:任何事件,不论发生在过去、现在、还是未来,不论发生在空间的哪个点上,都能够在现在的某地找到它的踪迹,因为它们是永恒的。对于这种存在,我们可以在某种状态下感知出来,这样只要抓住未发生事件在时空中的轨迹,就有可能预见未来。 由此,梦可以部分的感受到事件永恒的状态,梦中的景物既有过去和现在,也会有未来。 那么,通过这些案例就可以认定, 梦真的可以预测未来吗 ? 回答这个问题前,我们不妨先反过来想另一个问题,这个问题也是由古希腊先哲 亚里士多德 提出的。 他是反对“梦可以使人预感未来”这个观点的,认为这种预感根本不可能在人醒后还继续起作用。 为此,他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:从古至今,有这么多的人,也做了这么多的梦,为什么绝大多数梦都没有灵验呢? 所以,他认为梦的预言只不过是一种信仰疗法而已,就是让人们相信一千个人中只能有一个成功者,而...

国外思想对现代梦学的影响探析

从赫拉克利特斯到柏拉图:国外梦学思想概览 深入探索赫拉克利特斯、希波克拉底、亚里士多德及柏拉图等国外思想家对现代梦学研究的深远影响,揭示梦境的奥秘与科学价值 赫拉克利特斯 (公元前450-375年),有据可查他是第一个对梦进行理性解释的人。 他认为梦不是在与神交流,而是一种与睡眠状态相伴的很普通的心态,所以做梦没有什么特别意义。 这个观点比基督诞生早了近400年,西方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也都接受这个观点。 希波克拉底 (公元前460年-377年),古希腊的医学家。 他把对梦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到诊断疾病上,预言之梦在医学上被称为“前驱性”现象。 梦中会有一些象征性的符号和图景,用来表示患者的某种精神或身体疾病。 如果医生和病人一直没有发现明显症状,那么梦境会持续出现相关征兆来引起患者注意。 如,梦见泉水或河,有较大可能性患上泌尿生殖器官相关的疾病;若梦到洪水或水灾,是血量过多的征兆。 他与中国古代一样,也认为占星术对梦的内容有着重要影响。如,梦中的天气变化,可以把梦中之物变成现实的创造性力量。 他既对病人使用药物治疗,也接受“梦具有神奇的鼓舞力量”这一观点。 亚里士多德 ,他不认可“梦是神的起源”之说。 因为他研究发现,会做梦的不只是人类,其他动物也是会做梦的。 这个研究也推翻了弗洛伊德关于“梦来源于人的性欲”的观点。 他认可希波克拉底的观点,即梦反映了身体的变化。 认为人在睡眠时主观感受最为强烈,这时外界的刺激都在减小,甚至不存在。 梦中的景象对人醒后的行为有一定影响,因为醒后,梦中的思维状态还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,这可作为有意识思考的起点。所以人们在错误的相信梦具有预见性,其实这些预见不是来自于上帝(上天),而是做梦者自己带来的。 柏拉图 ,他的观点非常现代,他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相似。 认为我们在睡着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,会在梦中做出一些在现实中做不到或耻于去做的事。 罗马人 ,特别痴迷于“梦是可以预言”这个观点。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典型例子。

西方早期三种梦境解析理论探秘

  从神话到科学:西方梦境理论的演变 深入解析西方早期对梦的三种理论:超自然力量、灵魂出窍与自然现象,揭示梦境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科学探索 在人类学中,任何社会都有关于做梦的理论和解梦的技巧。我们虽然不知道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“做梦”的概念,但是可以肯定,那一定是在很古老的时代就已开始,甚至比史前时期还早,从此便再未断绝过。 除了我国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研究梦的典籍、记录之外。西方也有对梦的研究,在他们早期的研究理论中,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三种: 一、 梦是由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引起的,例如是上帝或魔鬼引起了人们的梦 。 认为梦的作用或意义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。上帝可以让人们做“好”梦,以此指引人们上天堂;而魔鬼则引起“坏”梦,来引导人们下地狱。这种解梦理论的关键点就是区分出“好“梦和“坏”梦、“真”梦和“假”梦。时至今日,特别是小孩子们最喜欢这种、认为梦是来自于“外界”或来自于“上帝、魔鬼”的说法。 二、 梦是我们在睡着时灵魂出窍到另一个世界的真实体验 。 这种理论可能会对做梦者产生很大影响:一方面可使做梦者拥有一些奇妙的体验或经历,比如,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、做出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事、拥有某种超能力;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危险,因为如果在梦境结束之前就被唤醒,灵魂就不能及时返回身体,会导致心智的不健全。 这种解梦理论的关键点就是要了解灵魂在梦中的所有经历;并及时恢复由于惊醒而失去的那部分。虽然这种解梦理论比较牵强附会,但我们在梦中时,感觉灵魂脱离身体的经历好像是很真实的。有很多做梦者也都说过他们“灵魂出窍”的经历,甚至还有提及有时不能让灵魂“返回”身体,或灵魂不愿回来。 三、 梦只是自然现象,是我们在睡眠中正常的精神活动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结果 。 因此,支持这种理论的人就会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,那也就不可以被解释。 上述的三种理论中,前两种是很古老、并具有神话色彩的,却是从古至今都被很多人认可的。 而第三种理论,只有两种文明在两段很短的时期、在某种程度上接受过,就是公元前3至1世纪的古希腊以及公元19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。 我们普罗大众的梦中通常都会有很明显的个人利益色彩,并且有的会与神话、妖魔等有所关联。 而从罗马时代起的一些西方知识分子,往往会对梦境起因的说法不屑一顾,认为释梦只是骗人的。

梦境与现实:解析“反梦”之说与文化渊源

梦境与现实:解析“反梦”之说与文化渊源 探讨梦境与现实的关系,解析‘反梦’之说的由来与文化背景。结合《周公解梦》与现代心理学,科学解读梦境,揭示梦境的真正含义 我们经常会做各种各样的梦,清醒之后,回想起梦境中的情形,我们的心情也会因此受到或好或坏的影响,甚至会影响或改变我们下一步的行为或打算。做到好梦、美梦,我们会开心、愉悦;做到坏梦、恶梦,我们会担心、害怕。 从古至今,都流传着“ 梦与现实是相反的 ”这个说法。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说“梦正得反,梦反得正”,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? 古人解梦是从占法和梦象这两个方面来确定梦的好坏,认为占法和梦象正好相反。比如,梦见死亡,代表长寿;做了坏梦反而会有好运。 这种说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,多本典籍中都有相关典故的记录。 《 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 》中有个“景公占梦”的故事: 齐景公迷信占梦,有次患病数日,一夜,他梦到自己和两个太阳打斗,最后被太阳打败。 次日,他问晏子,这个梦是不是凶兆,预示自己要死了? 晏子想了下之后,便叫来一个占梦人,让其解梦。 占梦人说道:恰恰相反,此梦是吉兆,因为大王所患的病属阴,日头是阳,一阴不能胜二阳,这预示大王的病将痊愈了。 数日后,齐景公的病真的好了。 《 庄子·齐物论 》:“梦饮酒者,旦而哭泣;梦哭泣者,旦而田猎。”意思是,在梦中是饮酒作乐,可清醒后却是悲伤哭泣;在梦中是悲伤哭泣,可在清醒后却是打猎享乐。 《 列子·周穆王 》中有个“尹氏主仆异梦”的故事:有个尹姓的大户人家,这家主人每晚做梦,梦到自己是个仆人;而他家里的一个老仆人,却是每晚梦到自己是主人。 虽然这三个典故的主旨并非是要表明“梦是相反的”,但已有了相关意思。 而明确提出“反梦”这个说法的,最早是来自于东汉思想家王符,在其著作的《 潜夫论·梦列篇 》中,是以“阴极则吉,阳极则凶,谓之反”这个物极必反的道理来解释梦境。 他认为本来梦见阴象是凶兆,梦见阳象是吉兆,可物极必反,任何事物到了极致,都将转化为反面,便有了“反梦”之说。 《潜夫论·梦列篇》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明确提出“反梦”之说的史料,此后也有多部典籍中提到过“反梦”之说。 受这些典籍、思想的影响,“反梦”之说从此千古流传下来。 那么,梦境与现实,真的是相反的吗?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,只要我们用心想想,就会很容易的得出答案。 因为从古至今,有太多的人,做过太多的梦。那就可以从我们自己...